破除封建迷信,宣扬传统文化

首页 > 命理八字 > 前世今生

佛教韭菜为什么算荤

发布时间:2024-06-10作者:在线八字网来源:在线八字网

  这个问题收藏了有一段时间,一直不知从何处下口。昨天在家休息,看《佛教十三经》,读 至《梵网经》,才有了答案。 《梵网经》中说,修佛者有“十重戒”“四十八轻戒”。 我们日常所说的佛教徒戒荤,为四十八轻戒中的食肉戒,又称不食肉戒、不得食肉戒。谓为不使大慈悲佛性之种子断绝,故不得食用一切肉类;然若身患重病,以之作为药用,则不在此限。 题目中所说的“葱韮荠蒜”,为佛教四十八轻戒中的食五辛戒,又称不食五辛戒、不得食五辛戒。谓禁止食用大蒜、茖葱、慈葱、兰葱、兴蕖等五种刺激性食物,以免妨碍行持修道。 由此可见,佛教对于吃肉这件事,并不是一棒子都打死。释迦牟尼佛时期,甚至允许部分修佛的人吃五净肉。而我国佛教徒,真正将戒荤作为一种比较严格的戒律,始于梁武帝萧衍。 萧衍曾撰写《断酒肉文》,在全国范围严禁僧人食肉。“弟子萧衍又敬白,大德僧尼,诸义 学者,一切寺三官,弟子萧衍,於十方一切诸佛前,於十方一切尊法前,於十方一切圣僧前 ,与诸僧尼,共伸约誓。今日僧众还寺已后,各各检勒,使依佛教,若复有饮酒啖肉不如法 者,弟子当依王法治问。” “葱韮荠蒜”,并不是荤,而是五辛。佛教禁止僧人食五辛,与《道德经》中所说的“五色 令人目盲;五音令人耳聋;五味令人口爽;驰骋畋猎,令人心发狂;难得之货,令人行妨; 是以圣人为腹不目,故去彼取此。”的意义相同,都是为了修行。 最近通读《金刚经》《梵网经》《圆觉经》《无量寿经》,发现洋洋数万字文字,提炼出来 就是“清净”两个字。 所以佛教中人,常说“六根清净”。《俱舍论》中说:"远离一切恶行烦恼垢故,名为清净。" 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》中有“若有众生住大乘者,以清净心,向无量寿。” 葱蒜五辛,在食客厨师眼中,是菜肴提味,开胃的好东西。这些五辛,所具有的勾引人胃口,可令人食指大动的作用,对于修佛的人而言,是为食欲! 凡若要清净,需灭尽烦恼,消除欲望,所以佛教僧众修持要戒食五辛。事实上,如果依照佛经“清净”两字来看,“五辛”应该不止大蒜、茖葱、慈葱、兰葱、兴蕖,而是应该包括所有的具有辛辣刺激性特征食物,比如辣椒,蒜苔....

  出家的人是必须戒荤腥的,这不是谁逼得,是出家人向佛祖表决心,用现实的苦难来偿还前世的孽债,以求早日结束轮回之苦。凡是心里抵触戒荤腥的出家人或在家修行人,都是些投机分子,寄希望于佛祖一时不察能让他们蒙混过关,简直可笑。中国允许信仰自由,但信佛就要有信佛的样子,别整得僧不僧俗不俗的,凡人看了恶心佛祖见了厌恶,何苦呢

  我们一提到荤,随之就能想到肉类;说起肉类, 也能自然而然地想起荤。但是这“肉”和“荤”二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? 又有什么不同呢?倘若把肉限定在菜品中,鸡肉、鸭肉、羊肉、牛肉都是我们餐桌上常见 的肉菜,如今这些带有肉的菜,也可以叫作荤菜。

  荤菜”后来发展演变,与肉菜联系起来,这与佛教的传播息息相关。 因为佛教徒禁止杀生,出家人禁止吃肉,在佛教的戒律中有“戒荤”一条, 不仅戒“五荤”蔬菜,同时也戒肉。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和发展,出家人“戒 荤”的习惯逐渐影响到普通民众,人们知道“戒荤”包含了肉类,开始将“荤”和肉菜相联系。

  有一个词叫“荤辛”,它的意思就是指味道浓重、口味辛 辣的菜。可见,单说荤菜就是肉类,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。

展开全文

热门文章

返回顶部